事實上,小便失禁比您想像的更為常見。小便失禁通常伴隨着社會污名和歧視問題,患者很多時會因害怕尷尬而不願意尋求協助,導致不論男性或女性患者,都得不到他們想要或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,滿足他們的需要。 如果不及時治療,小便失禁更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社交障礙、孤立,甚至抑鬱等問題。
一般來說,小便失禁可分為「壓力性失禁」或「急迫性失禁」;這兩類型經常並存,形成「混合性失禁」。小便失禁的治療需針對特定類型,因此分辨和量化這兩類型的小便失禁是非常重要的。
「膀胱過度活躍症」- 是一種膀胱肌肉無法保持放鬆的醫學病症。主要是由於膀胱肌肉的突發性和不穩定收縮,引發突然且強烈的尿意,有時甚至會引致小便失禁。
無論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「膀胱過度活躍症」,尤其常見於年長成人和女性。 在美國,有着數已百萬人患上此病症;而在香港,40歲以上人士當中則約有15%受到此病症的困擾。「膀胱過度活躍症」的常見成因包括:
許多人把小便失禁歸結為老化現象,接受它並投靠失禁護理產品。 可是,事實上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「膀胱過度活躍症」。
改變生活習慣和進行膀胱訓練
大部分人可在非藥物治療情況下,讓症狀得到改善。
減少攝取咖啡因,減少飲水和改變飲水時間等措施,均有助於紓緩尿急和尿頻徵狀。
進行膀胱訓練亦可帶來明顯成效。 通過有系統的訓練計劃,久而久之,您便可以:
· 抑制尿意
· 延遲上廁所
· 增加平均排尿量
藥物治療
「β3-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」(Beta-3 agonists) 通過刺激特定的神經受體,抑制膀胱的過度活動。
「抗膽鹼類藥物[YTC8] 」(Anticholinergics) 通過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,從而減少肌肉收縮。
刺激神經
「經皮脛後神經電刺激」[YTC9] 採用中醫針灸理論,在腳踝周圍使用針灸針,向神經分支發送微電流, 從而達到放鬆膀胱周邊肌肉的功效,減少尿頻。 大部分患者需先進行12次每周療程,其後每月需到門診接受跟進護理療程。
於膀胱注射肉毒桿菌
「肉毒桿菌素注射」需通過在膀胱內放置內窺鏡來進行,透過注射特定劑量的神經毒素,放鬆膀胱周邊肌肉,減少尿頻。 每次注射後,功效通常可持續6至9個月,如果效果顯著,可考慮定期重複注射治療。
這裡的「壓力」一詞與情緒緊張無關,所指的是「腹部壓力」。 「壓力性失禁」是指當患者打噴嚏、咳嗽、大笑、提舉重物或運動時,因腹部壓力增加所引致的尿液滲漏。
預防勝於治療。 事實上,「壓力性失禁」是可以預防的。 骨盆底的肌肉就像一張吊床,支撐着整個盆腔內的器官和內部脂肪的重量。故此,體型過重會令骨盆底肌肉所承受的壓力大增,久而久之,過度拉扯和削弱骨盆底肌肉。故此,保持健康體型可有效預防「壓力性失禁」。
無論是自然分娩,還是剖腹生產,懷孕本身都會因為胎兒的大小和重量,對骨盆底肌肉造成拉扯。 在懷孕前和懷孕期間進行骨盆底肌肉運動(又稱「凱格爾運動」,Kegel exercises)有助強化骨盆底肌肉,使肌肉吊床能夠支撐成長中的胎兒。 許多母親在分娩過後,由於有太多需要處理的事務,很多時會忘記進行骨盆底肌肉鍛煉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 然而,實際上,分娩後是幫助被拉扯的骨盆底肌肉復元的黃金時期,在這段時間定期進行「凱格爾運動」有助於強化骨盆底肌肉,更好地承托尿道,增強控尿能力。
骨盆底肌訓練
「凱格爾運動」(Kegel exercises)包括組織性和漸進性的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:
尿道「懸吊帶」手術
對於中度至重度的小便失禁患者而言,進行「中段尿道懸吊術」可顯著改善尿滲情況。 此項手術透過為尿道提供支撐承托,減少尿道的活動。 「懸吊帶」可取自患者腹部肌肉周圍的結締組織,也可採用合成膠帶。近年醫學的進步不但提升了此項手術的治療成效,同時減低了相關的副作用。
如果您擔心自己可能患有「膀胱過度活躍症」或出現「壓力性失禁」,請諮詢醫生。 通過正確的治療,您可以如常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,不必再擔心小便失禁。
如想安排預約,請致電: 2537 7407
以上文章只提供一般健康資訊,不能視作為專業意見、診症或治療,並切勿依賴成醫生建議。